文章來源:桂林聯宇紅色教育培訓中心 發布時間:2021/9/6 17:23:19
培訓精神理念
秉承“堅定信念、堅勁頑強,勇于勝利、勇于突破、勇于犧牲”的湘江戰役精神。
弘揚“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衆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的長征精神。
培訓目标
追尋紅軍足迹,告慰革命先烈,堅定理想信念
培訓黨員幹部,提升執政能力,促進經濟發展
中心培訓主旨
弘揚紅色精神,挖掘紅色資源,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
聯宇紅色教育培訓課程
(灌陽3天)
第一天
08:30-11:30桂林-灌陽 開班儀式:奏國歌、領導緻辭培訓班領導講話、授班旗、合影等;
15:00-17:30 灌陽縣教室 專題教學:《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湘江戰役精神及其時代價值、湘江戰役革命精神及傳承】-灌陽黨校黨史專家講課
(注:含中餐、晚餐,住宿灌陽縣城)
第二天
08:30-11:30 灌陽縣新圩鎮 現場教學: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紀念園 )【教學主題:信念如山、精神永恒】
(1) 敬獻花籃
(2) 重溫入黨誓詞
體驗式教學:重溫紅軍當年走過的曆史足迹,體驗紅軍的艱苦歲月及頑強的革命精神和優良的革命傳統(穿紅軍服)
14:00-17:00 灌陽縣城
現場教學:黨建示範基地紅軍事迹展覽【教學主題:服務大局、功勳卓越】
現場教學:紅軍路【教學主題:】
現場教學:橋頂山【教學主題:信仰的力量】
(注:含早餐、中餐、晚餐,住宿灌陽縣城)
第三天
8:30-11:40 興安縣城 參觀見學:參觀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1)大型群雕
(2)山頂烈士紀念碑
(3)長征突破湘江戰役紀念館
(4)英名廊
14:30-16:00 興安教室 研讨交流:學員暢談紅色教育培訓活動心得體會
結班典禮:領導做總結講評
16:00-17:00 興安-桂林 返程帶着心得體會、返回熱愛的崗位、崗位結束學習培訓!
(注:含早餐、中餐)
注:培訓課程内容可調整培訓基地。另爲增強活動效果,建議學員全程穿規定服裝。
部分紅色教育基地簡介
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紀念館是依托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葉劍英題寫館名。
七星公園烈士墓位于桂林市城東,抗戰時期,桂林保衛戰等重要戰役在這裏打響。在公園内,有岩洞教育舊址、田漢桂林住所舊址、張曙烈士墓、三将軍墓以及八百烈士墓等現場教學點。巴金、田漢、何香凝、艾蕪、焦菊隐、司馬文森等文化名家曾在此居住。
中共桂林城工委舊址位于七星區穿山街道辦事處(原江東村122号)。舊址爲一進三開間木結構平房,面積約145平方米,是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居木結構平房建築。 1947年10月至 1949年10月,市城工委機關設于此。市城工委在書記領導下開展市工運、學運和城市調查、保護桂林城迎接解放的革命鬥争。1948年夏在此舉辦過幹部輪訓班。
《救亡日報》是抗戰時期中國共産黨在國統區上海直接領導創辦的一份外圍進步報紙。幾經輾轉于1939年1月在桂林複刊,成爲當時抗戰大後方的重要輿論陣地之一。郭沫若任社長,夏衍任主編并撰寫了大部分社論和時評。
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位于全州縣才灣鎮腳山鋪村的腳山鋪阻擊戰舊址,由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烈士紀念林、第一戰壕區、湘桂古道等構成。紀念館展陳面積3300平方米,以《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爲主題,分别展示了從蘇區創建到湘江戰役、從遵義會議到長征勝利會師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各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資料詳實,圖文并茂,案例典型,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具有極強的教育性、感染力。
廣西地處嶺南,古爲百越之地,交通閉塞,秦始皇爲統一嶺南,下令“鑿渠而通糧道”,始建靈渠,溝通湘漓水系,形成湘桂間交通水路。自宋代起,尤其是是明清兩代,湘桂間民間商貿日漸昌盛,而湘桂水道年久失修,水運能力有限,維持官府漕運已屬不易,大量的商品貨物需經由陸路轉運,地方官府爲此組織開辟湘桂陸路商道,有上千年曆史的湘桂古商道從桂林經靈川、興安、全州往湘南,商道鼎盛期達500多年,被後人譽爲“南方絲綢之路”。
鳳凰嘴渡口湘江戰役四大渡口之一,位于全州縣鳳凰鎮大坪村湘江東、西兩岸,江東爲鳳凰鎮大坪村,江西爲紹水鎮洛口村,爲湘江古渡。1934年11月27日,紅軍先頭部隊第一軍團第二師主力從大坪涉渡過江,與該師另一部控制了從屏山到界首30公裏的湘江所有渡口,爲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紅軍主力渡過湘江創造了有利條件。第一軍團部和紅一師也先後從大坪渡過湘江。
湘江戰役四大渡口之一,位于全州縣鳳凰鎮和平村委鳳凰嘴村。1934年12月1日黎明前後,紅九軍團、紅五軍團團部及其第十三師、紅三軍團第十六師第十六團先後從鳳凰嘴渡口區域涉渡湘江,遭受敵軍轟炸掃射和地面敵軍追擊,紅軍血染湘江。紅八軍團由渡江前的一萬兩千餘人到渡江後銳減至一千一百多人,紅九軍團由渡江前的一萬餘人到渡江後僅剩三千多人。渡江戰鬥結束後,當地流傳了“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
湘江戰役新圩阻擊戰酒海井紅軍紀念園位于灌陽縣新圩鎮北約8公裏處,由紅軍傷員殉難處酒海井舊址、紅軍烈士紀念碑、紅軍墓塚和新圩阻擊戰史實陳列館組成。1934年11月30日,紅5師主力奉命撤離新圩陣地增援界首,來不及将重傷員安全轉移,國民黨當局地方民團返回後,将100多名傷員活活投入連通地下暗河的酒海井中,全部殉難。2006年5月,酒海井紅軍傷員殉難處被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圩鎮和睦村委下立灣屯有一個蔣姓公祠,新圩阻擊戰時曾是紅五師的救護所。
九如堂紅三、五軍團指揮部舊址,位于灌陽縣水車鎮賓家橋屯,爲該村遠崗公(字九如)私宅。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分上下兩座,内設天井和廂房,磚木結構,坐東朝西,總面積289.9平方米。
1934年11月25日,紅三軍團部經雷口關到賓家橋,指揮部設在“九如堂”。
三官堂是湘江戰役指揮部舊址,位于興安縣北30裏的界首鎮街北頭,原爲道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官神的廟,因而得名三官堂。三官堂建于1912年,座西朝東,門前臨湘江,距離界首鎮湘江渡口不到100米。
界首鎮爲當時全州、興安兩縣共管的桂北商貿重鎮,古時此地是湖南與廣西交界之地(全州原屬湖南,明朝初期劃歸廣西),故名界首。今有桂黃、桂資、桂灌公路交會于鎮西,交通方便。湘江貫穿其中,由南向北流入全州。界首渡口位于界首鎮老街北端的湘江下遊,南距興安縣城約15公裏,北距全州縣城約45公裏,是湘桂往來的重要古渡。
湘江戰役著名的三大阻擊戰場之一,遺址有光華鋪紅軍烈士墓等。位于距興安縣界首鎮5公裏處的碗塘嶺上,桂黃公路西側。193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湘江戰役光華鋪阻擊戰中,紅3軍團第4師10團重點守衛光華鋪地域,阻擊從南面縣城出擊的國民黨桂軍,保護界首渡口安全,掩護中央領導機關渡江。激戰中,10團團長沈述清、4師參謀長(繼任10團團長)杜宗美等400多人壯烈犧牲。光華鋪烈士墓是整個桂北最大的紅軍烈士之墓。
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戰役紀念碑園位于興安縣城一公裏處的獅子山,占地面積104畝,由大型群雕、主碑、紀念館組成。紀念館展陳面積近3000平方米,館内以圖片介紹、實物展示、情景再現爲載體,通過踏上征程、血戰湘江、偉大轉折、青山作證四大部分,全景式地再現湘江戰役的曆史畫卷,深刻揭示中國共産黨領導紅軍鑄就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了解湘江戰役史實的重要陣地。